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7|回复: 0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当美食碰上历史,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297

回帖

111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17
发表于 2018-1-28 07: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b5b00018ca3de1f1fc3

东北菜,锅包肉,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为了讨好外国使节,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几经冥思的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也就出现了新的菜肴,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到了现在就被叫成“锅包肉”了。

5b57000523a5b2e987e7

我国古代民间到立夏的时候就有“尝三鲜”之说。三鲜又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这三种。而我们所熟知的地三鲜,指的就是新鲜下地的时蔬:苋菜、元麦和蚕豆。后来,到了东北,地三鲜中的三鲜就变成了土豆、茄子和辣椒。把这三种蔬菜炒放在一起,味道更佳,因此这道地三鲜也成了地地道道的东北名菜。

5b580004bad6d30a21d1

相传小鸡炖蘑菇据说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带到东北的。据传,外表无华的炖菜是皇帝的主要饮食。在乾隆、光绪、宣统,还有慈禧的御膳单子上都有“口蘑肥鸡”这道菜,它就是小鸡炖蘑菇。有一说,在东北炖菜排行榜中,始终高居榜首的就是小鸡炖蘑菇。早年沈阳,小鸡炖蘑菇可是年三十儿的主菜,也是招待来宾的招牌菜。曾有句老话说:“姑爷进门,小鸡断魂。”就是说新姑爷陪媳妇回娘家,老丈人家一定做小鸡炖蘑菇。

5e710000ccc10670ac83

1933年,郭氏夫妇在成都半边桥附近(今人民公园后门右侧)设店出售,店名正式取名为“夫妻肺片”,牌匾为金字黑底,由书法家赵蕴玉亲题。后几经变迁,该店迁至闹市街的提督西街,扩大了经营规模,增添了牛肉面等品种,食客不光是可以品尝肺片,还有面食充饥。

5e710000ccc3a079e83e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陈森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

5b590001c2be725786b1

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一位姓凌的翰林偶然发明。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回锅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起源于眉山东坡区的张坎镇茶店村。到了明代,回锅肉基本定型。清末豆瓣的创制,大大提升了回锅肉的口感和品质,使回锅肉成为川菜中的当家花旦。

5b5c00012f0d42ad1f59

酱炒年糕;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发现非常好吃,就叫“年糕”。

5b580004baddb0dba62f

酒酿元宵是江南地区汉族小吃。以果料为馅,滚包糯米粉的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较糯,馅甜香。酒酿元宵属于甜点,主要原料是糯米、酒酿等,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5b590001c2bf6586f423

鸡丝春卷,相传福建百姓为了感谢郑成功,每家出一道菜来招待他。郑成功为不负百姓的厚爱,在一张烙熟了的面皮上夹入每家的菜,卷起来吃。这便有了后来的春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4-11-28 05:56 , Processed in 0.0747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