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are you from? 你来自哪里?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有很多小伙伴在国外常被问及。
如果你只是短暂的停留,对这类问题也许没有太多感触;而对于长期生活在国外的华裔或者亚裔等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太愿意回答或者令人不舒服的问题。
毕竟,这和“种族歧视”四个字息息相关,不只出现在课本上,而是真实地存在于西方白人世界里。 /1/ 不要因为是华人就否定我的努力
最近,一位华裔姑娘Canwen XU在TED演讲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她通过自己在美国跨文化生活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她的观点,也愿每个人都能够骄傲地对任何人说:I am proud of who I am. 「我会弹钢琴也会弹小提琴,我立志要成为一个医生,我最喜欢的课是微积分。我的父母是虎爸虎妈,他们不准我去外面过夜,但他们每天都会给我做我最喜欢吃的东西:米饭。除此之外,我还是一个很糟糕的司机。」 这是Canwen在TED演讲上的开场白,在讲完这段话之后,Canwen露出了一个略带自嘲的笑容向台下观众问道:“你们要多久才能分辨出我其实是在开玩笑?”
场下的笑声潮涌了起来。正如你所料,Canwen的演讲主题正是“种族”。
的确,这是欧美社会对于华裔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谷歌搜索关键词 why are Chinese 时自动跳出的弹出的搜索建议往往都是“smart”“quiet”“serious” “rude” 这些形容词,而这些词在某种情况下,绝对称不上是对中国人的褒义形容。
/4/ 以人民的名义,反对歧视!
一直以来,在西方国家,亚裔面孔似乎都标明了数学高分、热爱学习、不爱社交、严肃刻板的标签, "努力、认真、勤奋"被视为亚裔类统一形容词,但也并不是什么赞扬、欣赏的表达。
根深蒂固的种族和文化差异,让好多面孔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显得突兀异类,想真真正正的融入另一种形态的社会,绝对不是如社交聚会一样简单轻松。
事实上,从美国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开始,华人被歧视事件就经常见诸于媒体。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哥大撕名牌事件、近期发生的美国校园歧视中国学生的“公告”事件和上周才刚发生的美联航暴力拖拽亚裔乘客下飞机事件……
不过,这些年来,面对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包括华裔在内等少数族裔群体的抗争意识日益觉醒,越来越主动积极地去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
偏见和歧视往往源于无知,换来的只能是更多隔阂与误解。当遭遇不公正待遇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进行反抗,让更多人了解,这才是应对种族歧视的正确姿态。
我们在更积极地走出去,与世界接轨,但同时,也得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I am Cinese.I am not white.So what? 愿每个人都能够骄傲地对任何人说:I am proud of who I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