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回复: 0

新增海归超中国毕业生增量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239

回帖

108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87
发表于 2017-8-17 15: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中国迎来建国以来的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265万海归不再是中国职场的“少数派”,新增海归数已超高校毕业生预计增量。面对“冰火两重天”的现状,海归群体正在不断调适返华后的就业心态:大多数人先就业后择业,就业选择也越来越青睐私营丶民营企业以及二线城市等;海归创业者虽不到群体总数的一成,但在2015年后,越来越多的海归走向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另外,由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尖端海归人才返华较少,属于“稀缺品”的他们仍是职场的“香饽饽”。

 就业压力更甚 四成月薪低于6000元

近日,第12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全球化智库(CCG)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调研了近2000名海归,着重分析了以“80后”丶“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的就业创业情况。

《报告》揭示了当下海归返华就业的一个主要趋势:265万海归不再是职场备受青睐的“少数派”。2017年,中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0万。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归总数达265.11万,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中国。很显然,新增海归人数已超过中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增量。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璟也承认,当前已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中国也由此进入了海外人才快速积聚期和加速回流期,但海归群体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

对于人数骤增的海归来说,“回游”后的就业压力最主要体现在薪酬方面。

但智联招聘市场公关部高级总监李强在解读《报告》时透露,“海归群体一般会有很高的期望值,比如希望月收入在中国达到两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这是最大的一个差异”。

但《报告》却证实了海归就业期望值跟现实之间的出入:有四成以上的海归,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认为实际收入高于个人期望的海归寥寥无几,比重仅为1%,而认为薪酬远低于期望的占比达到了68.9%。

尤其在被调查海归月薪酬表格中,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达到了44.8%,6001至8000元的占比为22.7%,8000至1万元丶1.0001万至2万元的分别占比13.0%和13.7%,2.0001万元及以上的占比最低,仅为5.8%。

创业者不到一成 六成企业未盈利

CCG把回中国发展的海归分成就业和创业两个群体。在被调查的海归中,超过九成的海归选择在中国就业,在中国创业的海归仅占7.9%,不到一成的比重。

《报告》称,受企业所在行业丶企业规模丶经营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创业企业的盈利周期差异较大,近六成的企业尚未开始盈利。

就创业挑战而言,过半数海归有创业失败的经历,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不足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当前创业的项目中,运营成本高是最大阻碍。

CCG多位专家还指出,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预测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实际比例还可能更高。

海归们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创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IT丶通信丶电子丶互联网上。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存款丶亲朋借款和银行贷款,而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是海归创业者从中国获得的两种重要的创业资源。

从海归初始创业时间上来分析,选择在2015之后创业的比例最高,达到76.4%。该时段创业比例如此之高,跟中国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出台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等密切相关。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中国大力提倡“双创”,但在对创业园区丶孵化器等创新基地和平台对创业企业的帮助程度的调查中,受调查海归表示,上述条件对海归创业发展的帮助并不明显。

在创业城市选择上,城市的软实力更受海归创业者关注。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成为首选城市,成都丶武汉等二线特色城市成为海归创业新的发力点。

群体就业方面,大部分人通过公开招聘渠道找到第一份工作,近九成海归可在半年内找到工作。从择业的岗位分布来看,销售和技术岗位雄踞榜首。

不过,另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是,海归工作岗位与海外所学专业匹配度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匹配海外所学专业的海归仅为16.9%,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为54.5%,认为完全不匹配的占比达到了28.6%。

 半数称5年内收回留学成本 选择民企成就业新趋势

尽管返华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报告》对海归群体的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半数以上海归认为5年内可收回留学经济成本,海归融入中国生活工作状态明显好转,更多的海归群体把就业机会转向了民营企业以及二线城市。

留学成本回收方面,30.3%的人认为,3至5年能够收回出国经济成本,24.1%的人认为1至3年能够收回成本,另有一部分(22.5%)认为5至10年才能收回经济成本。认为10年以上收回的占比17.5%,一年以下的仅占5.6%。

整体而言,海归群体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毕竟海归在国际视野丶语言优势丶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占有极大的优势。48.4%的海归认为自身竞争力高于中国同类学生。超半数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个人职务晋升。

而且大部分海归倾向于返华发展,只有15%的海归认为“海外发展比中国容易”。

在返华就业劣势方面,主要是不了解中国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返华错过校招季;不适应中国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海投效率低下;不熟悉中国市场环境,占比分别为65.9%丶46.6%丶45.3%丶44.7%丶41%。

谈到海归就业选择趋势,CCG副主任苗绿则预测,未来有更多的人将进入民营丶私营企业工作。她表示,这是一个趋势问题。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很多人非常敏锐,转向了民营企业,而不是选择国有企业就业。

《报告》显示,跟2015年相比,海归选择私营丶民营企业就职的比例有明显增加,增长11.3个百分点。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海归就业的最大载体。相应地,海归选择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人才竞争力逐渐增强。

“我的预判是未来有更多的海归会进入民营企业,这是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丶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本身相关的。大概在六七年前有一个差不多的场合,当时说希望更多的海归跟本土企业丶跟民营企业结合,现在已经做得非常非常好了。”苗绿称。

 “第二轮‘请进来’的人才引进为海归创造新的历史机会”

《报告》还显示,从海归出生地来看,北京稳居首位,约占15%。海归在海外获得的最高学历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为61.5%。在海外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以47.3%居首位,占比近半数,应用科学居第二位(16.2%),自然科学占比最低,为7.4%。

对于这一数据,苗绿表示:“其实出国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数很多,相信这些年归国人数也有所增长。随着‘千人计划’等各种国家政策的实施,对尖端科学的扶持力度都在增长,这也是未来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向。从个人经验来说,我希望更多的海归在海外有工作经历再回来,这对职业生涯更有帮助。”

CCG研究部副总监李庆则认为,调研数据整体向好,通用学科就业相对容易,但对于自然科学专业的海归,就业需要一定的规划,将自己的研究在中国进一步推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归在就业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人才回归离不开政策支持。”李璟称,2008年以来,中国共分13批次引进“千人计划”专家超过7000人,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丶留学人才5.39万人。他还透露,十八大以来,中国已出台和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60多项文件,初步完成留学人员回国的政策体系构建。

“国家重点项目带头人超过7成是海归,两院院士中超半数是海归。”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丶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也表示,高科技人才仍然是中国国内最大的需求。留学人才为祖国建设发挥重大作用,今天人才加速回流的态势彰显留学人员爱国心丶报国志愈发强烈。

另外,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也指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在新旧动能转换丶“一带一路”等国家大战略前提下,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主力军。“如果说我们第一轮的‘请进来’是招商引资,海归没有赶上的话,当下作为第二轮“请进来”的人才引进,为海归创造了新的历史机会。”郭军称。

来源: 侨报纽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4-9-22 16:24 , Processed in 0.0728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