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回复: 0

美国缺药危机…“备胎药”满街泛滥

[复制链接]

92

主题

50

回帖

59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91
发表于 2017-5-4 14: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的手术房里,麻醉师费兹西蒙长期给接受心内直视手术(Open Heart Surgery)后的病人一种避免出血的药,这种药叫氨基已酸,便宜丶安全且广为使用。但由于药品制造过程发生问题,全美陷入供应不足的窘境,院方只能把有限的药供应给出血并发症最严重的病人,其他病人无法再取得这种原本是标准选项的药品,却没人知道实情。


类似的缺药危机在美国日复一日上演,从麻醉药丶止痛药丶抗生素丶癌症治疗甚至生理食盐水都供不应求。追踪药品供给的犹他大学药品资讯服务部统计,美国药物短缺数量有265种,比五年前增74%。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月底一份报告中谈到全球药品短缺指出,包括美国在内,多国都有药物或治疗方式匮乏的情况,以老药丶专利过期的药丶或难以规划的治疗方法,最容易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些国家药品匮乏的原因不一而足。
首先,药品可能在制造过程发生问题(如药厂产能不足丶设备没有定期维修保养丶老旧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到污染)。药商也可能基于商业经营考量,放弃低利润的产品。此外,新科技影响丶市场破碎丶药价太高也是数国研究指出的共同问题。在美国还由于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取缔品质不佳药物,意外让缺药危机恶化。
WHO表示:“药品需求的数据难以取得丶品质参差不齐,供应链和采购之间的管理实作不合宜丶大型投标合约过于强调最低价格丶某些药品的利润过低,都是导致药品短缺的因素。”
药品匮乏已经导致“治疗分配”的扭曲现象,却是美国一般病人和社会大众所不知情的。纽约时报调查全美医师丶医院主管和政府官员的结果显示,目前全美医疗院所能分配稀少药物的方法其实无规则可寻,经常产生道德模煳地带和令人质疑的医疗行为。
某些医院有病人代表参与的正式委员会来发配,某些则由医师丶药师甚至药厂代表,来决定哪些病人拿到亟需的药品,剩下的多改用替代药物,但不是所有替代药品的治疗成效都和标准药品一样好。德州大学医学院传染病部门主任莫瑞就表示,药品短缺迫使医生必须转向效果不佳的替代药物。
这个让医病双方都痛苦的现况,促使美国不少医师和医疗团体提出建言,希望针对短缺药品成立“结算所”,并鼓励自愿分享机制,让药物分配更公平。另外还有人主张应该登记哪些病人接受非传统或替代药品,来追踪后续治疗成效。
药价狂飙 大选热门议题
分享美国图灵药厂(Turing)执行长史克雷利(Martin Shkreli)因买下爱滋病老牌药的专利权,再把药价哄抬50倍,被媒体评为“美国公敌”,他涨价涨得离谱固然令人不齿,但药价上涨是业界普遍情况。
美国药价狂飙已经成为总统大选的热门议题。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蕊1月底在推特上抨击药厂“坑钱”;约莫同一时间,史克雷利和加拿大药厂Valeant都被要求前往美国国会作证,谈的是节节高升的药价。
许多药品的价格以折合年率超过10%的速度在上涨,无论是威而钢丶心脏科药品丶基本耗材,还是专利早就过期的药。虽然生产特殊药的药厂涨价涨最凶,但大药厂如辉瑞(Pfizer)丶葛兰素史克(GSK)等也实施相对较温和的涨价。
虽然许多药厂主管说,老药价格飙升是几颗老鼠屎搞的鬼,但药价持续上涨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彭博新闻调查,过去八年来,3,700种医院用学名药中,超过400种的价格至少翻涨一倍,里头甚至有50种至少涨了九倍。所有老药中,约25%的涨幅比同期间的物价涨幅还要大,意味着药价涨幅超越通膨率。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家兼药学家夏德梅尔表示:“这是个破碎的市场。药厂知道这种任他们开支票的时代总有一天会结束,所以现在先拚命开支票。”
即便是供应充足的常规药品,价格走势也可能违背正常经济学规律。例如,格隆溴铵(glycopyrrolate)是一种减少术前唾液分泌的基本药品。2012年,第一三共旗下药厂Luitpold为了解决品质管理问题,暂时关闭一条产线,此药仅存的药厂Hikma隔年就将价格调涨逾八倍。如今两家公司都开始生产这种药物,虽然供应充足,Hikma的产品价格仍是2013年初时的八倍多,Luitpold也乐得跟着涨价。
格隆溴铵的例子并非单一事件,从治疗心律不整的药物丶到生理食盐水这类基本耗材,所有的医院用药品都呈现日益短缺的趋势,这背后的原因众多:既有工厂老旧丶品质控制的问题,也有因并购导致供应商减少的因素。但最终的结果却惊人地相似:即使供应已不再吃紧,药价依然居高不下。
身兼游说组织“美国药学研究和制造商”主席的美国默克药厂(Merck)执行长佛莱兹(Kenneth Frazier)说,制药业必须更努力处理药价居高不下的问题;不过他也不忘强调,高药价是推动企业勇于进行高风险研发计划的必要动机。
默克的糖尿病药片佳糖维(Januvia)自2006年问世以来,价格翻涨超过一倍,近来也成为被抨击的目标。

来源:联合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4-11-11 08:38 , Processed in 0.0655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