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0|回复: 0

PK中国:一位华人太太眼里的美国学校,看完有些无奈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247

回帖

87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71
发表于 2017-10-10 16: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2f0003b17604c9c5a1 这才是美国签约作者闲云孤鹤,八十年代来美,全职太太,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是中国人,现居住美国赌城 Reno ,专栏作者。


回国时,面对中国孩子,总会让你有很多的感慨。要是拿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相比较的话,你会觉得中国孩子很幸福,然而这种幸福却参杂着太多的无奈。这种无奈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它让人有一种紧迫感,从而导致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已摩拳擦掌,开始筹划他们的未来,准备冲刺那条人们常常挂在嘴上的所谓的起跑线了。没办法,大家都这样。
我是去年十月中旬回国的,在国内足足呆了两个月。从我所看到的,还有从那些亲朋好友嘴里听到的,都是孩子、孩子、还是孩子;补课、补课、还是补课。好像除了这些,别的什么都不重要了。于是我问他们的父母:“为什么一天到晚老是补课”?得到的回答是:“没办法,大家都这样”。是的,这是一种无奈。在中国大中小城市里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参加过各种补习班。爸爸妈妈每天辛辛苦苦,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内,一大家子人每天围着一个中心轴转。孩子只管学习,至于生活上的琐事,基本上都由大人承包了,尤其是即将毕业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他们真真的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没办法,大家都这样。
我的侄女儿今年九岁。她个子很高,皮肤白皙细腻、五官精致且聪明伶俐。脸上常常挂着笑容,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她现在是沈阳市育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育才小学在沈阳市算是个好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的教育,很难进去。我的侄女是通过考试,再交七万元的费用进去的。叹!只要能进去好一点的学校,谁还会计较花多少钱呢。一些名目繁多的费用多了,又能怎样呢?再说,能进去这样好的学校无疑是脸上增光的事。就是花点钱也高兴,也会觉得这钱花得值。亲戚朋友道喜,左邻右舍道喜,孩子凭着自己的本事考进这所好学校,自然是自喜。
学校开学那天,全家人早早起床,为孩子准备上学的用品,梳洗打扮。孩子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在全家人的护送下,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好学校。那年她才六岁。
上学之前,其实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她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了。妈妈买了一本又一本胎教教课书。每天都尽可能地把最美妙的音乐送到自己尚未出世的宝宝的耳朵里,盼望生一个即聪明又漂亮的孩子。这是每个母亲的愿望,是无可厚非的。经过十个月的怀胎,这个小天使终于迎着出升的红日,展开美丽的翅膀来到人间。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她四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了漫长的补课之旅。有钢琴班,画画班,口才培训班,体操班等等。收费标准每科不尽相同,大约每年每科在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不管有钱没钱,都是要尽力的。我曾问过孩子的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她回答说:“没办法,大家都这样”。终于熬到上小学了,可周末回家,除了老师留的一大堆作业外,还要补课。往往是刚刚写完作业,补课的老师就登门了。大人除了全天候地跟着孩子,辅导孩子写作业之外,还要洗涮,准备下周孩子上学用的用品及衣物等。一天下来,大人孩子都累得唧唧歪歪的。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属于孩子们的周末被无情地占用了。稚嫩的生命以“添鸭”的方式灌输着各种知识,来应付各种各样不间断的考试。就差“头悬梁,锥刺骨”了。
学校规定早上6点30分开始早自习,这就注定了孩子要在5点30分左右起床。起床后,孩子开始洗漱,叠被子,吃饭,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两个星期后便有些吃不消了,三天两头生病。孩子也失去了刚开始上学时的那股兴奋劲。她开始耍赖了,似乎愿意生病了,甚至用拙劣的手段把自己弄病。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去上学了,就可以看一些她所喜爱的动画片了。这就是天真的孩子想出来的天真办法。孩子真真的无奈了。
和美国学校相比,我觉得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美国小学生的上课时间为上午八点四十五分(各州可能会不大一样),一般七点多钟校车就来了,因为要在八点之前赶到学校吃早餐。下午二点半放学,午餐也由学校供应,一份午餐是两元半,如果是低收入的家庭可申请免费午餐。
一到三年级小学生的作业极少,三年级以后会稍微多些,但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校外的各类活动。我儿子那时的教课书是从书上撕下来的,可以拿回家的一张张有着彩色图案的纸。他们主要以动手和动脑为主。我曾到过儿子的学校做过义工,他们教室里摆放的东西比较多。一个班有二十左右个学生,桌子一个挨一个地摆在一起,五六个孩子为一组,有点像中国的圆桌会议,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做手工。有时还会看些动画短片,根据里边的内容做作业。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美国的学校特别重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有时的作业会在某本课外读物里出。记得一次我女儿参加学区的统一考试,当她考完试出现在我的面前时,脸上全是笑容,没等我问,她便高兴地告诉我说,其中一道英文题是从她阅读过的故事书里出的,不费劲全答上了。她当时那高兴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基本上,我每周都会拿出一天的时间带孩子去市里的图书馆还书、借书,一借就是六七本。图书馆的人很多、很安静。最小的只有两三岁,和母亲坐在地上翻着彩色的书。孩子们从书里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一定的口才能力。比如在教堂里孩子们不知道怯生,只有五六岁的他们却也能参与讨论长老提出的问题,稚嫩的声音常常引起一阵阵的笑声。由此我便联想到了各种选举,照稿宣科的人很少,他们用的是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来打动选民。我想这和平时注重阅读是有一定关联的。
我去做义工的那个学校,卫生间是设在教室里的,每个教室里都有。孩子可以随时去,不用举手。墙上贴着各式图案,以照片居多,Halloween (万圣节)的照片最引人瞩目,孩子们穿着各种奇异的衣服,带上面具,摆出各种造型,很有趣。还有他们的集体照,画的画,五颜六色的,像一个大家庭。总体上看,他们的教室没有中国教室摆放的整齐。但孩子们都特别高兴,每天还没等学校的巴士来接,他们就早早地张罗出去等学校巴士了。我邻居的一个小男孩,今年十四岁,居然能在爸爸的指导下,开着自家的推土机和爸爸一起来我家帮忙收拾院子。孩子们的参与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自立能力,动手能力。在我看来美国学校的小学生除了动手,自立能力强以外,在学习方面就不如国内孩子抓得紧。他们倒像是中国的大班幼儿园,老师就是领着孩子们玩的孩子王,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学习的担子和作业不是那么重。
一但上了大学就完全不一样了,相对起来忙多了,如果遇上有大作业,还会忙到后半夜 去。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期间会找些零工做,已补贴自己的开销。有很多学生是靠自己赚学费的。我儿子上大学期间,我负责吃住,负责车,医疗保险等。学费由他自己打工解决。记得一次开学他的手头有些紧张,我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他很坚决地用“no”(不)回绝了我。后来得知,他是以三次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还有我左边的邻居,父母是做生意的,开了家标准件厂,他们的儿子叫大卫,18岁高中毕业那年,家里给了他一台旧大车。按他家里的条件供他上大学是没有一点问题的,然而,家长并没有选择给他钱,供他上大学。就这样,大卫开着父亲给的旧大车,拿了些衣物从家里搬了出来,和几个同学合租一个房子,开始了打工生涯。一年后,当我再次看到他时,有些不敢相信,他不再是学生模样了,脸有些发黑,穿着工装,我还和他Hi了一声。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父母才同意给他些支助,让他返回学校念大学。后来遇到他的母亲我问:“为什么一开始不送大卫去念书,而白白浪费掉一年”,她的回答让我感到震惊,她很轻松地说:“This is my money ”(这是我的钱)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
而中国孩子一般除了学习之外,各家基本上都会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别的什么事情,基本就由大人全权负责了。即使一些18岁的成年人也是由家里全权负责,从而造就了一批啃老族。我想这也许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现在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由两家老人宠着。(两个孩子的政策刚刚开始实施)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关注,毎年的教师节,一些家长还会张罗着给老师送“红包”。各别老师也照收不误。但在美国如果你送“红包”给老师,会把老师吓到,还会被人当成笑柄,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不可思议。而且,你的孩子也不会受到特殊的待遇,他会和别的孩子一样平等。
中国孩子是聪明的,希望他们能从那种无奈中解脱出来,多些自主的空间。让童年多些童趣,使他们能更加健康地长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5-2-21 09:06 , Processed in 0.0828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