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格达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语,含义为“神(bagh)的赠赐(dād)”,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定都巴格达,到20世纪末,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当时的巴格达比较繁华的,80年代萨达姆上台后,把油井收归国有,那时伊拉克经济开始腾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两伊战争前,拉克还是中东最开明的国家,异教徒可以当高官,全国到处是天主教堂,国民可以自由欣赏西方电影。伊拉克还是阿拉伯国家中对妇女最开明的国家之一,女性有与男性一样的工作学习机会,萨达姆本人也非常重视教育,1980年,伊政府拨给文化新闻部门的经费高达7500万美元,萨达姆本人曾经也因重视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授予金质奖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1980年之前,伊拉克人均年收入达到5500美元,而当时我国人均年收入在255美元(1980年),是同时期我国人均年收入的21倍多。海湾战争前,1第纳尔可以兑换约3.5美元,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2000第纳尔,小编数学不太好,具体的差距各位看官掐指算算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老百姓享受的福利也比较多,免费医疗、免费养老、免费教育,基本免费的住房和年轻人结婚时萨达姆赠送的大红包,以及大量的工作机会,第纳尔购买力也比较强,当年萨达姆曾经提出要让每一个伊拉克人用买一头羊的钱买一辆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我听当地人提起曾经的生活,当时,以前夏天在巴格达看不到当地人,都去美国、欧洲度假了,因为伊拉克夏季特别热,气温基本都在40-50度左右。伊拉克老百姓当时的生活水平比同时期台湾和南朝鲜都要高很多的。萨达姆被推翻后,伊拉克人均收入沦为世界倒数20名。现而今逃难都没地方去,200美元的“离境费”并是人人都承受得起的。伊拉克的老人常常说,“一想起80年代家家汽车洋房、孩子们都受着良好的西方教育就心痛,不知什么时候如今苦难的生活何时是尽头。”
国家基础设施完善。80年代,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过街天桥上都已经安装了电梯
现在,在获得美国免费赠送的美式民主10几年后,伊拉克的油田重新被欧美几个大的石油垄断资本家控制,老百姓从石油收入中一毛钱也得不到,坠落到现在的生活水平不到萨达姆时期的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