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1|回复: 0

当一、二线城市一房难求,谁来关心三、四线城市?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265

回帖

85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55
发表于 2017-10-10 17: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开始阅读前,先提一个问题:你猜6年前,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是哪里?
答案是:克拉玛依

e8f00060c082c07bad5

克拉玛依是一座位于新疆的、人口只有39万的小城市。但在2010年的时候,那里的人均GDP是25万人民币,深圳的2倍,北京的2.6倍。因为盛产石油。
可就在六年后,克拉玛依的人均GDP已被深圳追平,和北京的差距也被缩小到1.5倍。这六年,克拉玛依的GDP非但没有增长,反而从2010年的700亿元下降到了2015年的670亿元。
再说房价:2010年克拉玛依的平均房价是3500元/平方,深圳的平均房价是14000元/平方;到现在,克拉玛依是5000元/平方,深圳却已然达到了47000元/平方的天价。
如果算上通货膨胀与人民币贬值,像克拉玛依这样的三线城市,房价不但没涨反而相对下降了。
当一、二线城市陷入"地荒",有了“面粉贵过面包”的奇特景观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楼市却一番低迷。 最新一期渣打中国开发商景气指数(CDSI)显示 2016 下半年开发商情绪略趋疲软,二季度调研的三线及以下城市住宅销售并未显著回升;去库存仍在继续。
库存为什么去不掉?当然是需求严重不足,然而为什么需求不足?
造成需求不足的原因还要从2012、2013年说起,这两年持续的购房热导致某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判断失误,误以为居民透支消费购房属于正常的购房需求,从而做出大规模的开发房地产的决定,导致供过于求,大量的房子没人买,库存越积越多,直到2016年还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眼下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已经无可避免,北上广深每年几十万人口的净流入人口大部分来自三四线城市,也就是那些去库存最难的那些城市。当年中金公司的一个城市发展专家说,未来中国五分之四的人口都将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都市圈。
净流出的人口,相对弱势的经济地位,几近饱和的房屋自有率(前提是拥有购买能力),这些都让去库存的前景堪忧,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地方财政收入和城市建设前景的不乐观。
其实这种情况,在内陆资源型城市中随处可见。石油、煤炭等天然资源价格奔溃,炼钢等工业产能过剩,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同时也导致了三四线城市的步履维艰。东北的工业、山西的煤矿、河北的钢铁、新疆的动荡,这些内陆三、四线城市的未来又在哪里?
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我对比了2010年和2015年GDP前200名的城市(含一、二线城市)的数据,又对过去五年里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于是有了以下结论。
衰落中的城市
在这200个城市之中有42个城市的GDP增长速度低于一线城市中增速最低的上海。而在这42个城市中,绝大部分是北方的资源型城市,也就是上面我们讨论过的。比如倒数前五名的克拉玛依、大庆、铁岭、鞍山以及山西的吕梁。
这些城市的衰落并不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出乎意料的是“42”这个数字远远小于我的猜测。换句话说,你敢相信在全国GDP前200的城市中,上海的GDP增速仅排157?
不过还好,这是一个经济分化、产业转型的时代,有些地区的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规模可控,道路就不会太曲折。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底特律都是前车之鉴。
崛起中的城市
而在这200个城市中,又有48个城市GDP增速高于一线城市中增速最快的深圳。数量甚至多于衰落中的资源型城市。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六年里,在三四线房地产经济熄火的当下,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非但没有慢于一线城市,反而更快一些。
这48个城市里,又有绝大多数还是内陆的中小城市。他们是如何避免克拉玛依们的悲剧的?
我大概总结了五个原因:
1. 国家突然砸下来一笔钱。
这48个城市里有一些是仗着国家的大力支持保障自身发展的。海量资金从天而降,基础建设大干快上,GDP增长自然有保障。在增速排名的前十当中,如贵阳(第一)、遵义(第二)、乌鲁木齐(第八)三个城市。比如贵阳在2010年只获得了1000亿左右的固定投资,但在2015年的固投已高达3000亿,足足增长了三倍。
当然,祖国母亲的温暖是有限的,所以像贵阳这样的城市并不多。不过一旦获得国家的某种青睐,飞上枝头不是梦。
2. 紧抱央企爸爸的大腿。
如果没有祖国母亲的关爱,抱紧央企爸爸的大腿也是一种出路,比如增速第九的莆田。莆田GDP的飞速增长其实不是依靠我们熟悉的黑医院和淘宝鞋产业,事实上真正支撑增速的是福建的石化工业大发展。
2011年前中石化的总经理来福建挂职锻炼,风风火火的搞出了两个大手笔:湄洲湾和古雷半岛石化工业带,这是两桶油近年来在沿海最大的石化投资布局。莆田和漳州作为其中的受益者,经济增速很快就变得耀眼夺目。
3. 不靠海,就建交通枢纽。
很多内陆的三线城市远离海岸线,也没有金贵的港口。但是一些地方却可以打造成黄金枢纽。比如四川的资阳,因为靠近成都的国际机场而被唯品会看上,建设成了其西部物流基地。继而京东、顺丰等物流电商企业陆续接踵而至。这种聚合效应一旦形成,即会带来规模成本优势,也会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经济增长自然越来越顺。
不过,上面三种因素都是可遇不可求,只能作为个例。真正有借鉴意义的,只有下面两种。
4. 成本优势,产业转移。
制造业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的转移,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只要发达城市的产业在不断升级,周边的中小城市就将受惠于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其中,典型的代表是湖北北部的一座小城市——襄阳。襄阳本身没有特殊资源,位置也不处于交通枢纽。但是由于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土地成本,使得东风日产把天籁、英菲尼迪的生产线搬到了这里,由此延伸除了一条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在过去五年,襄阳的GDP增长了220%,高居全国第三。大武汉并没有吸到他的血,反而为他提供了长大的动力。
5. 传统产业,稳步升级。
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得到外来资本的眷顾的,那么就要靠自力更生了。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产业升级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缺乏像一线城市那样的人才优势,高大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很难沾边。
三四线城市的升级,更多建立在其传统产业的地盘上。比如宜昌的磷化工、菏泽的炼油化工、宁德的不锈钢,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产业聚集区。虽然玩的同样是工业,但是和北方那些资源工业不同的是,他们的下游需求方向并不是源自房地产。
这么看了一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三四线城市在工业的发展上依旧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不管是吸引外来投资,还是内生性长大上,都依旧大有可为。
但前提是,你得避开了房地产这个大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5-2-24 07:32 , Processed in 0.0790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