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美国出品,作者:迈克尔·库克(Michael Cook),编译沈睿思,资深留学生。
谷歌DeepMind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作为人工智能的传播者,他们必须要先证明给公众看人工智能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而生的。
戴米斯·哈塞比斯(Demis Hassabis)在AlphaGo与世界冠军李世石的对战之前说:“这场对决之后,AlphaGo将称霸象棋界。”当时听着,还觉得有点气愤,但是在AlphaGo连赢三场之后,人们不得不认同他的观点,而且媒体也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没有人能战胜它了。这一个月,对人工智能研究者来说,收获颇丰。
最后,AlphaGo以4比1的成绩战胜了李世石,而我对Go的了解也更深刻了。在象棋中,留白的地方比已经下上旗子的地方更重要。人工智能的历史可以简单的定义为被我们一直回避,但却一直推动着其进程的存在。而且在人工智能的棋盘上,还有很多留白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探索,甚至还有更多我们都没注意到的地方。
其中一个没被注意到的留白就是人工智能的子区域,被称为计算机创造力。过去这五年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领域,而最近这个领域中也有了像“AlphaGo”一样的时刻。我们设计的软件可以有人的创造力,或者说他表现出的行为,在人类眼里是有创造力的。
对待人工智能,我们还是要像对待科学一样严谨,但是我们又忍不住像对待另一个人一样跟他们交流,因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算法和数据,模型和结果。人类把自己的对社会的了解赋予给这个机器,让它去完成人类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这就是人工智能。
AlphaGo战胜李世石并不是一件百年难得一遇的事情,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通过这件事大众将会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
人们很容易就把人工智能想成将要取代人类的东西。如果你出生在Siri之前的时代,那你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接触可能是电脑游戏里面的反派角色,因为反派的目的通常是阻止你赢。然而人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追逐,他们想要更多,更强,更聪明,更多惊喜的反派来挑战。我们需要不断被打击,被挑战,这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科技不断在进步的原因。在真实世界中的人工智能,它们会预测,会分类,会解决问题。而且来判断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好不好的标准,就是它们完成人类项目的水准。但是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完善,人们开始逐渐担心将来自己会不会被他们取代,或者干脆整个人类族群都被抹掉?
当然了,世界末日的想法,只会一闪而过,重要的是要了解人工智能对公众和社会的真实影响,如果我们只顾更新更高级的系统,那我们就有可能失去公众,也让这个项目走向死亡。
人工智能并不是凭空出现的,AlphaGo也不是自己学会象棋的。他们的系统是人类研发的,他们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这就意味着他们也有缺陷——这是人工智能研究者通常会否认的事实。当这些研究员都是中产阶级白人男性时,就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在不知不觉中,这些程序员正在给这些机器灌输西方白人的审美观。虽然现在这种问题看起来不痛不痒,但是不久之后这些机器将用来决定谁能得到免费医疗;谁可以被保释;谁能被学校录取;谁会被开除。所以正确对待我们现在的项目,比如AlphaGo,将会影响人们对现代人工智能的观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比如说人们会不会相信他们,最终影响到谁,谁会投资和如何运营。
DeepMind 对外宣布星际争霸将会是他们的下一个挑战,这是另一个需要直接挑战人类头脑的项目。但是除了星际争霸,人工智能是否能完成电竞类的项目?像英雄联盟,它是否能明白如何跟队友打配合,是否能和人类进行沟通。人工智能是否能玩转《我的世界》,在游戏里进行创作或者合作?我们是否能教会电脑那些使用有简单的技巧,就像你教你的朋友一样?我们是否能看透人工智能的未知部分,那部分空白的棋盘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广泛的思考人工智能的其他可能性?
AlphaGo能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我很高兴,这是一个里程碑,这是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一个期望。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以人为本,让公众先熟悉了解有关人工智能的更多信息,毕竟人类的恐惧来自不了解。作为研究者,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带领公众理解科技是如何跨越不可能和可能之间的鸿沟,人类制造出来的电脑是如何击败人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