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标志着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真正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面貌出现。
从一九七二年、一九七三年开始,随着国门渐开,外事活动接踵而至;外事接待从沉寂中逐步活跃起来。本组图片就是应邀来华访问的美国学者雷金纳德·墨菲,在中国各地参观访问时拍摄(无拍摄地点标注)。
70年代人们的衣着非常的单一化,举国上下是个没有色彩的世界;也就是“蓝、绿、灰”三种基本颜色。那时有蓝色海洋一说;还有就是祖国山河军装绿,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时尚,也是当时年轻人最为热捧的服装。
70年代城里和农村的百姓主要住平房,自己家要打煤坯烧炉子,每当这时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干得是热火朝天。你走在路上时,会看到一排排煤坯。那时谁家要是住上楼房,用上暖气和自来水,那他们家可真是相当自豪了。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后来清政府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学制规定了对2~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最早出现的是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1903年)。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各国对幼儿园定义中非常明确游戏是幼儿园里幼儿教育与生活的最主要内容。
那时购买包子、油条等副食品须用粮票,只有“公家人(城镇户口)”才有粮票,粮票本是他们的口粮(供应粮)。农村人的粮票是从非正常渠道转来的,只有拿到粮票才能进城里的饭店吃饭。否则,你即使进了城,也只能饿肚子,除非捎着干粮。
那时候的衣服都是手工做出来的,不管棉衣、单衣,还是被褥,都是家庭主妇们一针针地做出来的,辛苦可想而知了。当时的缝纫机被列为“四大件”之一,是非常缺少的,谁家里有台缝纫机,那是非常幸福的。
许多人家都是大孩子的衣服穿小了,再由小的接着穿。真是应了那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就是当时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国生活,1972年。摄影:雷金纳德·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