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18到21岁的美国学生中,每10万人中仅有约33人上哈佛,而1994年的数据是每10万里有45人。这些比例变化能告诉我们,美国高中生平均的大学录取情况变难或变易的程度。从1984年到1994年,许多高等学府的入学都变简单了。在此期间,美国的大学适龄人口从1984年的1650万下滑至1994年的1410万,而海外学生人数相对平稳。到了本世纪的前10年,所谓的“回声潮世代”增加了美国的大学适龄人口。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790万。与此同时,海外学生人数也在攀升。到了今天,许多顶尖学府的外国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近10%,是90年代初的水平的几乎两倍。对任何美国高中生而言,大学空缺均大幅下滑。只有快速扩招的高等院校,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才避免了这一规律。显然,平均状况并不会均摊到每个角落。对申请东北部著名学府的本地区学生而言,近几十年的录取情况很可能比上述数据显示得更加惨烈。各大院校不仅更为全球化,而且也减少了地区色彩,更多地录取来自北卡罗来纳丶德克萨斯和华盛顿等州的学生。对许多学生个体而言,这种新增的难度很可能无伤大雅。据Noodle公司指出,过去20年间,包括纽约大学(NYU)和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在内的几家大型院校进步显著,实际上增加了一流大学的位置。而且,仍然没有什么证据表明,人们所上高等院校的顶尖程度真有多大意义。根据经济学家Stacy Dale和Alan Krueger所做的研究,拥有相似SAT分数的学生,就算上了水准不一的学校——比如宾大与宾州州立——后来的收入在统计学上也没有差别。